经济日报讯(记者杨开新 张毅)陕西榆林是国家重要的煤炭基地、煤电基地、煤化工基地和世界最大的金属镁、兰炭生产基地,因古城地貌形如驼峰别号“驼城”。如今的榆林如同一匹骆驼:既肩负着重担、奋力前行,保障能源供给安全;又要发挥“沙漠之舟”的韧劲,探索资源型城市转型新路,推进高质量发展。
“能源化工是我们的最大优势,必须彻底摒弃无序开发、低效利用的粗放生产方式。”榆林市政协副主席、发改委主任杨扬告诉记者,榆林正处在前期“两高”项目的消化期、转型升级的阵痛期、倒逼高质量发展的窗口期,闯过去就能找到新机遇。
要从挖矿的“坑口”成为高质量发展“高地”,榆林认识到必须下好先手棋,向创新要潜力。2019年底,陕西省政府和中科院签署《共创榆林国家级能源革命创新示范区战略合作协议》,共建科研创新、产业化示范和科教融合基地。作为具体合作成果,新组建的榆林中科洁净能源创新研究院旨在以高碳城市的低碳化发展为目标,以多能融合为手段,聚焦突破碳中和关键核心技术,助推科研成果产业化。质子交换膜电解水制氢、碳基原料二氧化碳耦合气化、大规模液流电池储能……一批代表行业先进水平的链主型项目正在加快推进。
榆林煤具有特低灰、特低硫、特低磷、中高发热量的特点,这为转型增添了优势。“仅仅把这里的煤当燃料有些浪费,应该延伸产业链,创造更大价值。”榆林能源集团有限公司副董事长麻顺宽说。
在榆林华秦振兴路加氢站,该项目负责人郭阳介绍,这是陕西首座日加注能力1000公斤的固定式加氢站。“氢气是从附近的氢能产业园运来的,主要给公交车和环卫车使用”。
“我们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新能源及可再生能源并网装机占电力总装机的比重提高到了31%。”杨扬介绍,榆林正依托基础产业“富氢”优势,全面布局新能源产业。
展望未来,榆林的总体思路已经明晰,即着力推动资源开发向保障国家综合能源供给安全转变、产业体系向多元融合多极支撑转变、发展动力向科技引领创新驱动转变,以资源禀赋和应用场景优势补区位劣势、以政策资金优势补创新劣势、以产业规模优势补产业单一劣势。榆林市委书记李春临表示,要严控“两高”,推动产业链向高端化迈进,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以更少能源消耗、更小环境代价获取更多高质量的产出,建设富有当地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